大同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幕 职业学校开展技能大赛
5月7日上午,大同市隆重举行2018年职业教育活动周暨首届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启动仪式。市属各中职学校、初中学校以及驻同企业代表参会,并同时在5所承办院校拉开技能大赛的帷幕。此外,10所职业学校还与合作企业进行签约。本次大赛为期一周,全市28所学校近320名学生参赛。分别由大同市第一高级职业中学、大同市第二高级职业中学、大同市卫生学校、大同市职教中心、大同市财会学校等五所学校承办,包括学生组8个类别(信息技术类、旅游服务类、文化艺术类、教育类、加工制造类、交通运输类、医药卫生类、财经商贸类)21个赛项,分团体赛和个人赛,教师组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结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或行业标准,拟定各项目竞赛规程,命制竞赛试题。
本次技能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旨在大力推进教学改革,更新办学理念,强化实习实训,加强职业技能和岗位适应训练,提升实践教学水平、技术服务能力,充分发挥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改革的引领作用,切实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质量。
在合作座谈会上,10所职业学校与企业签署了合作协议。签约的校企分别为:大同市第一高级职业中学校与大同四季风山水国际旅行社;大同市第二高级职业中学校与大同市王府至尊酒店;大同市职业教育中心与大同市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大同市卫生学校与同药集团制药有限公司;大同市文化艺术学校与大同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大同市体育运动学校与大同市万龙白登山国际滑雪场;大同市兴同艺术师范学校与大同东森幼儿园;大同市幼儿师范学校与大同市城区金色摇篮幼儿园;大同市财会学校与大同市和顺财务代理有限公司;大同机车技师学院与中国重汽集团大同齿轮有限公司。
作为全市首届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分赛场之一的大同一职中举办了中国舞、民乐两个项目的比赛,来自8所中等职业院校的39名学生参赛。5月9日又举办导游专业技能比拼。
5月8日上午,大同二职中积极搭建学校与企业、家长的交流平台,举办“2018年职业教育活动周暨教学开放日”活动,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及大同一中、大同二中、大同三中、大同五中等十余所市直学校领导、40余家企业代表、600多名学生家长共同参加了活动。
大同市体育运动学校,为备战2019年第二届青运会,决战2018省运会,该校通过各种有效训练方式,提高运动员技战术水平和临场应变能力,力争取得优异成绩。
大同市卫生学校将于5月11日举办护理技能、口腔修复、医学检验等项目的比赛。参赛同学们也摩拳擦掌,纷纷准备拿出自己的最好水平争当本次大赛的排头兵。
大同市财会学校承办首届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财经商贸类会计手工、会计电算化、会计基本技能三个赛项的比赛。
大同市职业教育中心承办汽车运用与维修、焊接技术、车工技术三项赛事,来自我市6所职业学校的48名优秀选手参赛。
大同市文化艺术学校在“2018年职业教育活动周暨首届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上,将组织精干力量参赛。
拓展阅读
[infobox]大同市现有各类职业院校37所,在校生3.3万人,专任教师3763人。其中,高等职业院校2所,包括大同煤炭职业技术学院和2017年成功申报的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校生6340人,专任教师371人。中等职业学校34所,在校生27174人,专任教师3392人。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专业共78个,涉及信息技术类、文化艺术类、加工制造类、能源与新能源类、财经商贸类和旅游服务类等16个专业大类。全市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其中升学人数占40%左右,职业教育取得了较好的育人成果。
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大同市教育局开展了多方调研,研究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发展方向,破解“小、散、弱”,优化资源布局。每所学校深入研究自身的定位,既要把学校传统的优势专业办好,更要开拓新的专业领域,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让学生到企业真实的环境中去锻炼。积极推动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和共享,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创新好的机制,推广好的经验,为企业建立技能型人才库,加快发展步伐,打造职教品牌。
2018年,大同市教育局开展了一系列职业教育宣传活动,通过开放校园、开放企业、走进社区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充分运用图片、展板、视频媒体、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大力宣讲国家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策部署,宣传我市职业教育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绩,让群众全面了解职业教育和职业学校,提升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的认同度。据了解,在此次职业教育宣传周期间,各个学校还为广大学生及其家长、社区群众设立了观摩通道、项目体验和成果展示区域,为企业设立了人才招聘洽谈区域,让更多的人充分领略职业学校师生风采,感受职业教育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作用,传播职业教育的正能量。[/infobox]
山西省2018职业教育活动周艺术展演在山西艺术职业学院隆重举行,大同一职中16名学子和老师们用汗水浇灌的教学成果浓缩于舞台上,献出对职业教育最美的礼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