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智能化、自动化生产正悄然改变着传统的制造加工模式。在中国重汽集团大同齿轮公司发动机齿轮加工部热后磨线,一台机器人在规定区域内前后移动,用机械手臂将焊好的锯片从半成品库内拿出,送到各磨齿部位安装定位,一次性自动加工完成磨齿各种齿形及不同齿面,卸下完工产品并自动检测,整套动作连贯自如。“机器人24小时工作,既节约了人工成本,又提升了产品精准度。”管理人员李春玮如数家珍般道出智能制造的好处。
去年以来,“大齿“公司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定不移走产业优、质量高、效益好、可持续发展路子。公司董事长武正河对记者说,发展智能制造,不仅是质量提升的根本保障,更是“大齿”公司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
“大齿”公司高品质定位、高标准实施,渐进式推进智能化制造,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提出打造“一个智能”、“三个超级”的自动化改造总体思路,即构筑智能生产体系,最终实现“超级柔性、超级透明、超级智慧”的现代化智能工厂。去年投资9763万元实施“发动机齿轮及变速箱智能制造技术改造项目”,目前已建成5个磨齿自动化加工单元并投入生产,副轴磨工自动线、输出轴自动线等8条自动化生产线全部进入实施阶段;ERP及智能制造系统同步展开。该公司变速箱中壳体生产线,采用了国际先进的牧野MMC柔性制造系统,产能得到大幅提升,生产节拍达到每5分钟1件,整个加工过程只需要2名操作人员。
今年,“大齿”公司又投资2亿元,对现有12条生产线进行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实现变速箱日产能提升35%;发动机齿轮提质增量项目建成11条生产线,达到日产360台/套的生产能力。一季度,副轴磨工自动线、齿轮制齿自动化线等生产线陆续建成投产,“智能制造”成为“大齿”公司铸就“国之重器”、实现产能升级的新引擎。